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综合教育 > 综合教育加盟资讯 >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究竟什么样

| 来源:教育品牌网
        日前,“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大型公益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围绕人工智能将给未来教育带来怎样颠覆性的挑战和创新这个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和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发表了精彩演讲,给人颇多启迪。
  
  学习中心必将取代传统学校
  
  朱永新
  
  现在的学校制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它诞生起,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开始,对于它的批评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商业被颠覆了,金融被颠覆了,工业也走向智能化了,教育应该怎么办?学校还要不要存在?
  
  我的观点是,学校正在走向消亡,或者说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什么会替代学校呢?是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有以下十个基本趋势。
  
  *一,从内在本质来看,它会走向个性化。过去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所以是教师控制着整个教育的流程,控制着整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未来**不是如此,谁来控制学习过程?由学生自我控制。由“教”走向“学”,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学习中心毫无疑问会打破过去传统的统一的教材,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的学习方向。每个人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评价也是针对个人的,不会进行比较、排名次。
  
  其实在国外已经有了这样的学校,比如美国的AltSchool,在这所由工程师创立的新式学校里,老师每个月会给父母一份孩子详细的发展报告,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课程规划,每个孩子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
  
  那么,还需不需要制订标准?国家还是有课程与教育标准的,但是未来的标准更人性化和基础性,会降低整体的学习难度,每个个体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从外在形式来说,它会走向丰富化。现在的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王国,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是一个环岛,彼此之间是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会出现。现在我们在全国有3000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未来我们会有一个总的学习中心,这样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教师也可以跨学习中心进行指导。
  
  *三,学习时间会走向弹性化。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暑假和寒假,没有双休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学校的校舍和设施将得到*大程度的利用。
  
  如果北京学习中心的学生想了解海派文化,他可以到上海来申请一个月的课程或者两周的课程。未来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除了完成国家的基本课程以外,完全可以设计和定制自己的课程。这样一来,学习中心将会全天候开放,教育资源也会得到更大的利用。
  
  同时,教育周期也会弹性化。现在学生满6周岁入学,少**都不行。每天早上8点上课,晚一分钟就是迟到。其实在一个教室里,一部分学生是已经懂了的,坐在那边很无聊;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坐在那里很难受。未来,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什么时候上学。5岁为什么不能上学呢?晚一点再开始学一个新的学科为什么不可以?没有留级的概念,学不好可以反复学,所以学制将更加灵活多样。
  
  *四,学习内容会走向定制化。未来的教育将根据学生的天赋、潜能和个性、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补短的,让每个人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扬长教育会让一个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应该是更有学习自信。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生命存在的。所以未来的学习课程会更加关注让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培养生命的真善美,是未来学习中心的一个重要任务。
  
  *五,学习方式会走向混合化。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于智能设备来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中小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混合式的、合作式的学习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很多东西可能电脑帮你学了,人工智能帮你学了,机器帮你学了,人和机器一起来学习,会帮助人变得更强大。
  
  过去我们是知识的消费者,但是未来每个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说,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来创造。研究型的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未来学习中心将会研发自己独立的具有个性的课程资源,再和标准的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课程不通过学校进行学习,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完成。
  
  *六,教师会走向多元化。哈佛大学的温伯格曾经说过,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聪明的**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也就是说,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依靠传统的教师。学习中心会拥有一部分自聘教师,但是大部分的课程可以购买。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教师从过去处于中心地位,变成了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学习伙伴。
  
  *七,学习费用会走向双轨化。也就是说,未来学习中心可以由政府举办,也可以由民间举办,采取政府支付与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买单,但是你要学习个性化的内容,就需要自己付费。所以,课程外包和政府采购,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八,学习评价会走向过程化,考试将会走向描述、判断、咨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发现你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在什么地方,帮助你及时调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再是对你进行简单的评价,给你一个简单的分数。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课程证书的意义和价值会远远大于文凭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很棒,所以未来不是我选择北大、清华,而是选择北大的某门课程和清华的某门课程组合起来。*终不是看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分享了什么、建构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九,学习机构会走向开放化。学习中心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为人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不再有为老年人办个老年大学、为幼儿办个幼儿园的现象,学习中心可以为所有人服务。混龄学习将成为重要的特点。
  
  *十,学习目标会走向幸福化。教育不断地在变,但是如果没有把握住“不变”的东西,你永远把握不了教育真正的内在,你永远跟不上变化的步伐。什么才是教育不变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人真正能够快乐、自主地学习,真正享受学习生活、享受教育生活。让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天赋,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成为*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教育在任何时代,从古到今永远不会变化的东西。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中国的教育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完全可以弯道超车,靠我们的智慧、勤奋,关键是看准方向,不断努力。
  
  互联网时代的“新师徒”
  
  汤敏
  
  今天,人工智能的冲击已经越来越逼近。
  
  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据说到2019年,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就将正式上路了。一旦自动驾驶成了风气,有人预计,只要用目前1/10的汽车就可以满足现在对汽车的所有需求。当马路上只剩1/5甚至1/10的汽车时,交通堵塞没有了;但是,上千万的汽车司机、大部分的汽车厂工人都会失业。
  
  未来还有哪些人将失去工作机会?*近,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40年左右,在中国,现有77%的工作岗位将被淘汰或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这其中不仅有流水线上的工人,还包括会计、律师、记者等。信贷员、前台和柜台服务员、法务助理、做零售的销售员被机器人夺走饭碗的概率均超过90%;出租车司机、保安、做快餐的厨师失业概率均超过80%;程序员和记者的失业概率分别为48%和11%。
  
  连医生这么高大上的岗位也岌岌可危。前些天,天津*三中心医院的一位胃癌晚期患者,由IBM公司的沃森机器人用10多秒钟就开出了**详细的诊疗方案。2015年癌症领域新发表的文献为44万篇,*勤奋的医生一年也只能看完1000篇,而沃森花10多分钟就能看完,不但全记住了,还能进行分析。目前,沃森诊断的准确率已经比美国主流医院的医生高出很多。
  
  不用到遥远的未来,很快我们各行各业都会感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怎么办?像下岗工人一样“重新再来”,只能不断地学习那些机器暂时还做不了的事情,赶紧给自己找出路。与过去上个大学,拿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不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充电。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我们其实每天也都在学习,但是都是非常碎片化、业余地在学习。可以说,我们缺少一种系统化地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学习方式。举个例子,现在的农民工*需要提高技术,需要再教育,但是他们需要的技术学校里有吗?老师能教吗?
  
  4年前,为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我所在的友成基金会与北京人大附中一起开始了一个称之为“双师教学”的实验。所谓“双师”,就是一个贫困地区学校课堂的教学由两个老师来完成,一位是远端城市中的**教师,如人大附中教师,一位是当地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
  
  我们每天录制人大附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并放到网上,经编辑后,*二天在乡村课堂上播放录像。当视频中人大附中老师提问人大附中学生时,现场乡村老师把视频停下来,让当地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就继续放视频。如果没答对,现场老师就会花几分钟把这个概念讲一遍。
  
  到2016年春季,这个试验已在中西部130多个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中进行。根据追踪评估,实验班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有趣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双师教学受益*大的是参加试验的乡村教师。他们每天都在听全国***的老师讲课,人大附中的老师们与全国参与试点的乡村老师还经常在QQ 群中一起备课、答疑,乡村教师们自己也在群中一起讨论。几年下来,实验班的老师们很多都成了当地的**教师。
  
  再举一个例子。2015年初,**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开办了声乐慕课——“戴你唱歌”。每星期一、三、五,戴老师都请一位青年歌手做示范,他作点评。每节课25分钟左右,录下来挂到网上。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视频点击率已经高达4亿人次,每星期全国有近千万人跟着戴老师在学唱歌。
  
  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戴老师的“戴你唱歌”,对互联网时代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启示。既然艺术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为什么别的技能不行呢?能在网上教你唱歌,为什么就不能教你电焊、培养你当电工呢?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师徒”。以互联网为媒介,由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用长期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较大规模的徒弟们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新师徒关系“新”哪里?一是“新”在规模上。传统师徒制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而“新师徒制”通过互联网,一个师傅可以带几万、几十万个徒弟。二是“新”在师傅的选择上。名师才能出高徒,传统的师傅只能在本单位中挑选,而“新师徒制”的师傅可以在全省、全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三是传统的徒弟只能跟一个师傅,而在“新师徒制”下,一个徒弟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好几个师傅,博采众长更能出高徒。四是有强大的激励机制。在市场机制下,培训平台可以对徒弟收费,给师傅重奖。还可以以网络的方式,每个徒弟赞赏几块,师傅马上可以有报酬。即使是由政府组织的新师徒制培训,对师傅也可以用提级、发“五一奖章”、冠“大师工作坊”等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进行激励。
  
  通过“新师徒制”,我们每个人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变得切实可行。而且对于那些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人来说,“新师徒制”可以让他们尽快学习新技术,从而很快转换新的工作。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