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幼儿教育 > 幼儿教育热点资讯 >

幼升小果真需要如此“衔接”?

| 来源:教育品牌网
语文、数学、英语、面试技巧、仪容口才……本应恣意奔跑嬉戏的年龄,许多孩子却被家长塞进教室接受“幼小衔接”培训。
 
疯狂的培训
 
在上海一家专为应试民办小学招生而开设的“幼升小精英培训班”,孩子们拿着平板电脑做题,并模拟升学面试一般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这个培训班里,*小的孩子仅有2岁半。
 
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中班孩子的幼升小课程时,一位姓杨的老师反问孩子此前有没有上过拼音、英语培训班。记者回答说“没有”后,这位老师反复强调,必须抓紧了,时间不多了,“因为已经荒废了两年”。
 
杨姓老师给记者介绍了一个让孩子“迎头赶上”的方案:暑期里孩子每天来机构学习,开学后每周来两次,收费3万元。按照这家机构“幼升小”孩子的知识标配,幼儿园毕业前孩子要掌握3000个汉字、10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的英语会话,此外还要基本掌握汉语拼音。
 
在上海,幼升小、小升初,一直是家长择校的重点环节,其中以竞相追逐知名民办中小学为主流,某些“*一梯队”民办学校招生甚至百里挑一。
 
部分民办小学采取面谈方式招生。“不能告诉老师自己爱看动画片、玩游戏,不能说自己的外号是‘小霸王’‘小淘气’,也不能说平时父母没时间陪,都是姥姥姥爷陪着……”某“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老师反复提醒孩子们,按照事先背好的标准答案回答老师提问,万一老师问了其他问题,也一定要说“好的一面”。
 
安徽合肥一家培训机构自称“已成功开办幼小衔接教育五年以上”,该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我们会重点教宝贝怎么表现自己,以便更好地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欢。”
 
焦虑的家长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在内的19个热点大城市幼升小就近入学率已达到99%。既然绝大多数小学都已实现就近入学,为何“幼小衔接”培训仍然大受追捧?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民办小学可以通过面谈等方式选择招生,这成为培训机构紧盯的市场。它们倡导超纲早学,培训具有极强的应试针对性,家长也在机构营造出的“鸡血”环境下越发焦虑。
 
广州李女士的孩子暑假后即将升入大班。为了明年的幼升小,李女士已经搜集了厚厚的攻略:某某小学面试时家长和孩子分开,会考孩子算数题、画画、跳绳、叠被子等;某某小学面试时有三个老师,*一个老师问姓名、来自哪里,然后计算题、英文从1数到10,*二个老师考看图说话,*三个老师问父母电话号码、工作内容……
 
“每个民办小学的要求都不同,培训班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李女士说。
 
即使是打算就近进入公立小学,家长们也普遍担心如果孩子“零基础”入学,会跟不上进度,遭到老师“嫌弃”,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时,通常大部分学生都提前学了拼音、计算,老师就会随着‘大部队’的进度走,一个星期就教完拼音,没学过的孩子就跟不上了。”正在某培训班等着接孩子的曹女士认为,即使小学可以就近入学,但孩子将来总要面临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
 
“中考就是一道坎。倒在坎下的,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人生。”北京一名6岁孩子的家长孙东说。
 
正本清源的责任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通知还强调,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范和生认为,仅靠禁令仍然不够。整治“幼小衔接”乱象,要看禁令是否得到了真正落实。主管部门要走出办公室,到那些违规的小学校、幼儿园去,到火爆的培训市场去,看一看禁令发出后的成效。工商等相关部门也要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从根本上说,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一方面,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让家长们从容地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另一方面,就业、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也应跟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上小学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上海市学前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郭宗莉说,“如果一定要在入学前教孩子一些什么,那么自理能力、行为习惯、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等才是关键,而这些能力的养成是一个自然发育的过程,尤其需要在真实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锻炼,靠突击、强化可能会有利于一时,但无益于长远。”
 
因此,郭宗莉认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要教给孩子的不是“抢学”,而是要承担起孩子入学后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养成的教育责任。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