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教育品牌动态 >

看教育不能只用一种眼光

| 来源:教育品牌网
进入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被纸媒、网媒或自媒体等放大,撩动民众的敏感神经。尤其是负面新闻,更易激起民愤,甚而成为社会焦点。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前,东莞一女教师拖行学生被制止后,谎称是自己女儿,被媒体逮个正着。此种错上加错的行为,性质很恶劣,也让教师群体污名化。但是,客观来看,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并不能反映教师群体的基本面。因此,看待教育尤其是教育新闻,不能偏听偏信,不能眼中只有树下的阴影,却不见树梢上闪烁的阳光。
  
  换而言之,负面教育新闻固然要多关注、勤反思,以防微杜渐,亡羊补牢,但教育场的好人好事同样需要被关注、被放大,被更多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致力于达成教育共识。这既是抵制教育丑行、恶行的有效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应有之义。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正面的教育新闻,许多人习以为常,总是一带而过,一笑了之,远谈不上学而时习之。而负面新闻由于天然具有较高的吸睛指数,有的尽管是一桩无关宏旨的小事,却总是被人无端放大,津津乐道,并得出各种不靠谱的结论来。例如,有些人一看到校园“裸贷”的新闻,就认为当代大学生好吃懒做,过于追求物质,缺乏担当意识;听到有大学生当“网红”,就判定大学生群体成了“垮掉的一代”;看到大学城人气不足,抑或课堂较多“低头族”,就断言高校师生关系变淡、缺乏情谊。
  
  这是教育的真实情况吗?其实不然。有媒体报道,不久前,成都医学院大一学生赖登龙回家途中,遇到有人车祸受伤,立即停下来急救伤者,“根据伤势,初步推断是骨折,我就采取了简单的急救措施,帮他进行临时固定”。几分钟后,救护车到了,医生向赖登龙询问止血情况后,将伤者抬上了救护车。
  
  赖登龙依靠专业知识及时施助,不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证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大学生群体做了一次称职的代言,也响亮回答了困扰许多人的“扶不扶”问题,无形中点燃了更多人心中的善。同样的事例还发生在河南省宜阳县韩城一中。据《大河报》报道,看到自己的恩师病重,17名大学生自发发起募捐,“程老师是为了学生累病的,期待好心人伸出温暖双手,留住这位好老师”。说起17名大学生的行动,程老师红了眼眶,他记得这批学生是他2009年前后教的,彼此感情非常好。
  
  17名大学生的选择,让人看到师生之间真情依然在,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很多时候,爱是相互的,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关注什么就会放大什么。我们怎么看待教育,看重什么,忽略什么,是看到刺上的玫瑰还是玫瑰下的刺,实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往哪个方向走,以及教育的未来到底会怎样。大学生形象如此,师生关系如此,教育圈内的许多事情也是这样。
  
  教育,说到底是培养心中有爱、乐于求真向善的人,是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进而形成一个充满善、弘扬善的场。从这种角度看,教育中的善事、好事不应该被忽略,不该被湮没在众多冰冷的教育信息中。就像发生在青岛农业大学的故事,就值得大做文章。据《青岛晚报》报道,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了劳动之美,在学生中有良好的口碑,青岛农业大学日前给学校的保洁阿姨、保安大叔、餐厅小哥拍了一组写真。楼管员阿姨看到照片后,甚至落泪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自己……”
  
  坦白地说,这样的好故事每天都在校园里发生。我们的身边不全是乌七八糟的负面新闻,而是有很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善举。这些更应该被媒体和世人多关注。如果我们不总是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教育,多看到教育好的一面,师生之间多一份理解,相互尊重,厚爱有加,更多的学校都关注普通劳动者,社会能对教育多一份理解和支持,那么我们眼中的教育该是另一番模样吧。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品牌教育网 责任编辑:关注教育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