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教育品牌动态 >

教育孩子要做少说多听的家长

| 来源:教育品牌网
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家长应从自身找原因,唠叨的家长往往是缺乏自信、性格软弱的人,对自己讲过的话、做过的事不放心,才会一遍遍地重复。孩子生长在这样唠叨的环境中,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有位老师,问过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你们 喜欢什么样的爸爸妈妈?”结果比较集中的是以下回答。

  “平时不多唠叨,而当我心里有事时,他们……”

  “说得上话!”

  “救得了急!,,

  “解得了闷!”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唠唠叨叨只会给孩子带来厌烦的情绪。

  孩子犯错误后,你还念念不忘地时常唠唠叨叨?

  当孩子想要与你交流时,你是否依旧自顾自地说,而不在意孩子的沟通意念?

  唠叨并不只是一再地重复要求,即使你加了“请”这个字,还是充满了命令的意味。一个劲不停地嗡嗡作响的警报器是每个人都想关闭的。

  孩子不会主动穿衣服、洗澡、做功课、做家务、使用电话、吃饭、打扫卫生、

  练习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要有耐心去教导他们,但是有的家长常会唠唠叨叨的。假如你认为有必要重复地说,那就要改变唠叨的语气,换成提醒的口吻。唠叨让人很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同一边。

  避免唠叨还要切实地提供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记住在晚餐前将你的房间清理干净。”这样的说法能给予你的孩子喘息的空间,尽可能不要经常要求孩子立即做某件事,没有人会对俯冲的轰炸机有正面回应的。

  没有人喜欢被控制,也没有人喜欢人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特别是这个“吩咐”并没有趣味的时候。家长越逼迫,孩子就越抗拒,不管他年纪多大,但这并不仅是因为他不想做。持续不断的叨念只会升高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温度,制造磨擦。谁该让步?谁会赢?

  假如孩子处在被惩罚的地位,很自然地家长和孩子会变成敌对状态,更别提去指出谁是“老大”。当然,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才是“老大”并没有错,但是更好表现出父母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而不是摆出我就是上帝的架势。

  还有件事相当重要,家长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孩子想要亲近你又不要太依赖你的持续内心交战。“唠叨”刚好就给孩子他推开你的机会,但这是不好的开场。尽可能在降低冲突的气氛下帮助你的孩子学会独立,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有选择权的感觉会相当有帮助的。

  总之,在这个问题上应注意以下3点。

  1.别只盯着孩子的缺点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是心理和行为的不成熟个体,

  家长必须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培养。但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是,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家长自己设定的目标,在孩子耳边不停地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家长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翻来覆去地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性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我讲话你就是不听”、“怎么说你才能改呢”,家长这样的态度,孩子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另外,唠叨的家长往往是缺乏自信、性格软弱的人,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的事不放心,才会一次次地重复.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每天面对软弱、紧张型性格的父母,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家长应该了解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2.批评的话不宜多首先,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

  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学会尊重孩子也很关键。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多。有些父母“苦口婆心”,类似“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之类的话一天要唠叨好几遍。绝大多数子女对这种说教式的谈话都采取“缄默不语,心不在焉”的对策,而且觉得自信和自尊受到了打击。

  3.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唠叨,归根结底,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和孩子交流

  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更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 为平稳的时候。一个母亲,她从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每天在孩子上床时都要问问他:“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长大后,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沟通的习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也愿意告诉父母。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忠告,也用不着父母再费力地唠叨了。

   后要提醒父母,对孩子讲话也要经过大脑过滤,要讲在点子上,不要信口开河。说出去的话、下达的命令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育子心得〕

  1.注意倾听孩子说话,尽量避免唠叨。

  2.孩子说话时注意孩子的动作,并重复孩子的话。

  〔名人语录〕

  对于稍年长的孩子,父母可以通过“·倩俏话”的形式嘱咐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乐于接受这种“温和式”的教育方法。

  —吕斌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品牌教育网 责任编辑:关注教育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