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教育加盟资讯 >

心园米罗美术教育加盟少儿设计描述介绍

| 来源:教育品牌网
少儿设计描述

  贾巍老师首创并推广的儿童素描衔接教学体系:(创意素描,联想素描,漫画素描)

  有位小学教师曾问道:“儿童学习器乐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为何不能同样地训练儿童学写实性素描呢?”许多儿童绘画班也由于教师的擅长,多以写实性素描入手,似乎能从小打好造型基础;家长见子女有美术天才(爱画画),大喜过望,觉得应尽早接受“正规”的训练……。因此,儿童是否适宜学习写实性素描?有何利弊?根据何在?……有必要作一番讨论。

  一、人得以成才的主客观原因是很复杂的。

心园米罗美术教育加盟少儿设计描述介绍

人的差异性、多样性决定了并非任何人都能“训练”成某种专业人才的,如画家;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相应年龄的心理基础的支持方可奏效。事实证明,强制性地让儿童学习器乐未必都能成功,必须以儿童内在素质和需要为依据。而与学习器乐相比,写实性素描在心理过程上似乎更为复杂。

  学习器乐时:眼看乐谱(符号)→视-动协调→手的动作(指法)。一旦记住乐谱后,主要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和熟练性,以形成一种牢固的中枢控制程序,即一种高级的条件反射过程。训练和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期正是在幼儿期。

  写实性素描:眼睛的观察→大脑的分析→手的绘画。这里眼睛要看的是具有形状特点、大小比例、特定结构、透视变形、光影色调等关系的立体物,比看符号复杂得多。其中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感受力,还需要一系列大脑的理性分析的参与。在动手画时,也涉及构图、形状、比例等造型能力,浓淡、虚实等绘画技巧,以及一整套严格的方法步骤。同时又需要不断地与实物作比较而对画中形象纠错,这又是一连串的反馈、跟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可以说,写实性素描在心理过程上肯定比练器乐复杂得多,而从现有资料来看,至少在九~十岁之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并不具备完成写实性素描所必须的条件。

  二、有研究资料表明:在视觉敏度方面,1-2岁儿童为0.5-0.6,3岁时可达1.0,4-5岁后才趋于稳定。

  幼儿视觉敏度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在颜色视觉方面,3岁儿童还不能很好地区别色调(如蓝与天蓝)、明度和饱和度。从4岁起,区别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才逐渐发展。5岁儿童能注意到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6-7岁区别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细微差别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幼儿按范例选出明度和饱和度相同的图片,其正确率为:3岁-30%,4岁-40%,6岁-80%,7岁-90%。

  目前心理学中尚无能证明儿童立体形状知觉发展水平的材料。可实践中有些例子能证明儿童形状知觉水平大约需要到十岁左右才逐渐完善起来。目前心理学中尚无能证明儿童立体形状知觉发展水平的材料。可实践中有些例子能证明儿童形状知觉水平大约需要到十岁左右才逐渐完善起来。

  儿童画画时自信、大胆,作品具有符号化的造型、主观化的色彩、荒诞的构图和离奇的情节等特点,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但也说明儿童的形状知觉是粗略的,对于象不象并不在乎。而到了十岁,儿童开始会因觉得画不象而反复涂改,使画面出现拘谨、呆板,出现“青少年危机”。这正好从反面说明:十岁之后,儿童的形状知觉水平有所提高,才发现了自己画得与对象的不一致。

  有研究资料表明:三、四年级学生写生时对实物的观察要比一、二年级学生仔细得多,对线条的每一转折处,总要向实物仔细地观看;眼睛从客体转到画面要来回多达75次,说明此时学生形状知觉有了更高的 度。

  世界各国学者较一致地认为儿童在十岁左右进入写实期,说明至此阶段形状知觉才逐渐完善,在绘画中开始产生写实性的新需求。不过,此时的“写实性”需求仅仅是脱离符号化的儿童画,在造型上更象样、多了一些细节而已。

  以上例子都可说明儿童阶段视知觉发展尚未达到画写实性素描的水平,不可能感受和分辨写实性素描中的各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同时在认知结构上也无法理解各种素描原理。还有一个原因是儿童手臂、手指的小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还不可能较 地控制画笔,这也是儿童画写实性素描的困难之处。

  三、有学者认为,儿童对画的情绪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即自我与外部世界尚未分化开来的状态。

  12岁后,自我中心主义衰减而主体意识发展,才会开始把绘画当成客体来创造、来欣赏。所以,如果要求儿童写生一盘水果,他们认为是画一幅关于这些水果的画,儿童会创造出表现各种水果特点的符号和颜色,但也可能多画只香蕉,或少画个苹果,组合关系与对象也不全一样。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喜欢吃香蕉,或不由自主地少画了一个苹果。如果老师指出这些不足时,儿童会想不通为何不可以多画一只香蕉?画得跟老师摆的不太一样有什么要紧?也许老师也很难对儿童说清其中道理。如果要求儿童画素描,花很长时间去画些毫无兴趣的石膏体或坛坛罐罐,他们就更无法想象画这些玩意有啥意思?为何要画成黑乎乎的模样?这就是说,要学习写实性素描还需要得到个性品质方面的支持。如主体意识的形成,产生表现客体的需要;在兴趣方面,能体会到写实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动机上,懂得素描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训练等道理;在意志上有了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和各种心理过程的稳定性、持久性等等。而儿童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个性品质上具有被动性、短期性、直接性、易变性等特点。一般认为,十岁之后儿童的个性品质才会有较显著的发展。

  四、学习专业化写实性素描,是为了了解造型艺术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学习造型艺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素描的材料工具性能,是一种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技法训练,而其中并无多少构思、想象、形象思惟、创造等艺术成份。

  儿童时期的兴趣尚未定型,学习写实性素描往往是家长不明原由的选择,如将来不当画家,是无多大用处的。儿童画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就象儿童本能地需要学走路、与大人交谈、爱听故事一样,儿童也天生需要画画。画画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表达主观思想与情感、发展各种认知过程、增长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其意义并非在于掌握写实的造型能力、学会正规的作画方法、画出专业化的画面等等,而是通过自由自在的美术活动去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观察力、认识力、想象力、思惟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特有的表现力,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的主体意识、兴趣、情感、动机、意志、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地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其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实践证明,过早地让儿童学习写实性素描,由于儿童并不具备上述种种心理基础,往往进步甚缓。而在这看似“正规的”美术训练背后,却剥夺了他们画儿童画的权利,损失了许多想象、思惟、创造等机会,阻碍了儿童个性品质的健康成长,甚至打击了某些很有天赋且热爱美术的儿童的兴趣,或者会因为长期被动而不理解地写生,反而养成了概念化的弊病。

  如果顺应儿童的需要,按照发展儿童审美文化素质的思路组织课外美术教育,则会有助于儿童美术知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全面发展。当进入少年期之后,学生的知觉水平和其他心理水平日趋成熟,主体意识、兴趣、志向正逐渐形成,对美术真正有兴趣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写实绘画的需要。一般经过一年的学习就可以赶上或超过前者,且在想象、思惟、创造等方面都会更加活跃、更富有艺术性。

  五、目前学校美术教育观已从重技法传授转向提高审美文化素质,中小学美术课本中也加强了审美的内容而降低了绘画写实性要求,这是美术教育的重大改革。

  而课外美术活动或重创作,或重技法传授、或重写实基础,或重综合技能等,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也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教学。过早地学习写实性素描或其他绘画,无论对于发展儿童心理品质或培养绘画技能都无多大益处。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