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教育加盟资讯 >

总部新员工对小荷欣赏的三篇读书笔记

| 来源:教育品牌网
所有时光,弥足珍贵

  ——读《父亲长长的一生》有感

  ◎小荷总部·小王老师

  《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书是作者叶至善在晚年为自己的父亲叶圣陶老人写的一部长篇传记,也是 翔实、 生动、 厚重的叶圣陶传记。

  因为这是叶至善用心血和生命写就的大书,在86岁高龄下身体已是非常虚弱,体力也严重透支,却还坚持伴着病痛,不分昼夜地写着这个规模盛大的传记。他说:“我父亲对我的关心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我应该写一本书来纪念他。”

  用全书94个章节来怀念在世94年的父亲,重新再现当年叶圣陶的真实勇敢、敢爱敢恨;也再现一个认真坦荡、关爱家人的 真实的父亲。

  儿子、女儿为父亲写传记的可能有不少,但是像叶至善这样的写法的可能不是太多。不仅仅因为对自己的父亲的一生过于期待,更在于叶至善在仰望自己父亲的时候,就像是在写一个多年的老友,是如此的坦然、真切,诉之于笔端的是平和、实在。

  作者叶至善详细介绍了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生,那是历经了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诞生与壮大的近乎百年的漫长历程,那时的中国社会变化万千,而将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叶至善将其全部诉说出来,有着家庭的悲欢、也有生活的感动以及人生的志趣。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时代的风云都在叶圣陶老先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着,叶至善将其取舍并剪裁,让我们见到 温馨的一个人,一段情感,一个家庭,一个名为父亲的时代。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比如夏丏尊、丰子恺、郭绍虞、郑振铎、沈雁冰、朱自清……可以见得叶圣陶老先生的交际以及人生道路的动荡,以及自身的奋斗历程。

  当时的时代是个大动荡的变革时代但同时也是充满机会和希望的时代。我们难以想象在抗战八年、国难当头的时候,叶圣陶一家流离失所,辗转许多地方的颠沛流离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叶圣陶仍是与那些教育界、文化界以及出版界的朋友们一道,尽着自己更大的努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与青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着自己 真诚的奋斗。

  那时的文人交往,用的是 单纯的真心。放眼现今,已是不多了吧。叶圣陶仍是与丰子恺、郑振铎以及朱自清等人较为志同道合些,都有着实实在在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中国的教育。

  把中国的教育作为人生的目标而努力地奋斗,不追求多么响亮的名声,只是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做着就觉得毫无遗憾,便是 单纯的念想,也是 真切的付出。

  那样的叶圣陶,在儿子叶至善的心里是 伟大的父亲了吧。所有珍贵的感动不用说出来,只是默默地支持与鼓励,声声地叫着父亲,将他写进书中,光明正大地思念,还想着父亲将会是怎样的反应。是夸赞还是修改,都是对儿子做出的努力更大的认同。那些珍贵的感动,叫父亲;那些遥远的时光,弥足珍贵。

  “老人家不会回来了,我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该收场了。”那些 深情的感动不用写下,藏于心中,深处、 深处。想着那个 亲切的父亲,暖暖地微笑,已是眼角湿润。

  儿童需要的教育

  ——《日本语文教育研究》读后感

  ◎小荷总部·可乐老师

  与其说这是一本研究日本小学语文教育的书,不如说,这是一本比较中日两国语文教育的书。将日本的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面镜子,看到中日两国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舍其糟粕,取其精华。

  日本的教科书面向全体学生,它凸显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活动,教科书通过活动单元把活动内容、方法带给老师和学生,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创造知识,并且感受到通过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的快乐。

  而我国的传统语文教材,考虑更多的是老师,是应该怎样让老师更加便利地教学,而学生方面,并没有深入,仅仅停留在插图、表述等表面。比如记叙文方面,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可能不用反复思考,就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或是达到老师要求的目的,但是真正对于人物内心的揣摩是不够的,阅读是不够深入的。

  这正是我们小荷可以吸取的地方,学生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更加深入的阅读和理解,在揣摩人物的过程中,学会写人,继而慢慢学会写记叙文。

  在阅读方面,我国的学生,相对来说是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更加关注事件发生、发展、结果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和主人公行为等,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一些人、事作出的反应相对集中,显示出比较一致的特征。而日本学生表现出一种主体阅读的姿态,尽量地站在作品中的人物的立场去理解人物的行为,关注人物内心心理变化和当时的心情,在丰富的想象力驱动下,去感受作品,在感动中接受作品。我们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记叙文时,学校的老师会要求我们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主题、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表现手法等,恰恰是这些方法,让我们从小就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是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欣赏作品,而不是以一个真正的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作品,自然就会缺少一些想象与情感的碰撞。

  儿童是天生的作家,他接触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让他有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始终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接触一些文学作品或是简单的文章,长时间下来就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无法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去阅读,没有办法跟着书本的内容进行想象,更加缺少与作者情感的碰撞。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随心所欲的,不该被任何条条框框所束缚。

  中日两国都认识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要拓宽语文学习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语文学习,获得语文实践能力。这在中日课程中体现得 突出的就是教材与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并在课堂中努力拓展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交流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到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

  归根结底,儿童是未来,他们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不要再为了阅读而阅读,更不要再为了写作而写作了,让阅读成为自己的习惯,用写作记录生活的美好。

  爱的教育

  ——读《夏丏尊与现代语文教育》有感

  ◎小荷总部·苹果老师

  虽然书名叫做《夏丏尊与现代语文教育》,但是书中所研究的却不单是语文这门学科。阅读可以说是语文这一门人文课程的半壁江山,夏丏尊先生认为阅读是无可替代的学习行为,是语文教育中 纯粹的、 基础的教育方式。所以在书中,夏丏尊先生就阅读这一行为,做了很多阐释。

  一言以蔽之,阅读教学上,夏丏尊先生直言“语感”是阅读的 直接的接受方式,如果说人的“五感”是从生理科学上总结出的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直接感受,那么“语感”则是语言科学中总结出的人对于阅读的直接感受。不同的人对于文字的敏感度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夏丏尊先生在阅读教育中,把“训练语感”作为阅读必修课。

  语感是需要经验的,当经验充足的人在阅读,他的判断力自然也强。举个例子,每个人都有语感,也有五感,当有经验的用手去试一杯水的温度,他能够通过判断得出这杯水的温度,那么如果一个语感敏捷的人,在阅读中,他所能发现的阅读中的审美也就更强烈。

  其中有一点,我保留怀疑态度。夏丏尊先生认为,阅读的教学,是需要老师在经历诸多阅读训练之后,将阅读经验转化为判断力,传授给学生。我的理解是:夏丏尊先生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差距在于语感经验以及语感判断力,那么夏丏尊先生既然认为,语感训练是需要经过诸多阅读的,那么由一个语感敏捷的人直接传授语感判断力,岂不是拔苗助长。简单地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判断《哈姆雷特》的这本书,所需要的绝不是判断力,而是丰富的语感经验,如果跳过语感经验的积累,直接用判断力来解释《哈姆雷特》,那 终仍旧形成了《哈姆雷特》阅读的标准答案。

  所以我认为,正确的阅读训练是这样的,在语感训练中,作为师者的必然是语感经验及判断力优于学生的,那么教师自然深知语感经验的来源以及他的形成过程,所以,当通过大量的阅读来训练语感经验无法避免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如何训练语感经验作为一种技巧,传授给学生,而非是直接传授判断力,判断力是每一个个体所自我挖掘的力量,不应被复制粘贴。

  这样浩瀚的阅读工程,除了在训练语感之外,其中夏丏尊先生又提出了“读写不分家,阅读与写作打成一片”,当然这是夏丏尊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中提及的,当语感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表达与语感浑然一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一个人在阅读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感,那么这个人在谈吐中所流露出的气质便是洋洋洒洒的,而写作是一种表达,口语是 直接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作文与语感 终水乳交融。

  作文即字,作文即语感,作文即故事。层层递进,小荷在解释作文这人文科学的时候,所暗含的就是夏丏尊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在读写研究中所提出的读写一体论。

  表达是一种行为,语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来源,当一个人在表达上没有障碍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在组词构句上是没有问题的,谋篇布局是技巧上的东西,归根结底,“写什么”是核心,载体都已经准备好了,内容是关键。

  如何让一个人在阅读中得到语感的同时,又能在写作中寻找灵感呢?这时候,便是夏丏尊先生所体会到的 核心的东西“爱的教育”。

  夏丏尊先生除了翻译意大利作家的这本《爱的教育》之外,对与爱的教育还做出了许多阐释。他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对个体自主性的尊重,他尊重的是每一个表达欲望与创造情怀,这是《爱的教育》这本儿童文学中的核心概念。建立一个平等的、尊重的亲子关系以及师生关系,是保证一个年轻的个体自主创造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中尤其缺少爱的尊重,因为缺少爱的尊重,爱的教育便难以成为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夏丏尊先生翻译了这样一部文学作品,提出了这样一个教育理念。且不论爱的教育是否在教育体制中表现出来,但凡它能在家庭中存在,那么中国的儿童创造力便是难以估量的。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