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频道
幼儿教育 辅导教育 英语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教育
搜索
亲子教育 早教 幼儿园 婴儿游泳馆 1对1对辅导 在线教育 少儿英语 作文培训 美术教育 潜能教育 机器人教育 O2O教育 母婴 舞蹈教育 音乐教育 留学 青少年英语 IT培训 公务员 职业资格
聚合
品牌动态 教育招商 教育商机 品牌专区 行业专题 教育排行榜
新闻
教育加盟资讯 幼儿教育资讯 英语教育资讯 辅导教育资讯 素质教育资讯 综合教育资讯
教育品牌网 > 教育加盟资讯 >

创建贯穿学校教育全程的大美育体系

| 来源:教育品牌网
        ——来自“当代美育前沿问题专家座谈会”的思考
  
  面向全体学生的“美善相谐”“美艺共进”“贯穿学校教育”的全程美育、全体美育,并辐射到社会美育、家庭美育,才是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才是我们要大踏步迈进的美育新时代、教育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始终在努力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美育,一直是其中的短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伴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中国美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秉承“美育心理学”创建者刘兆吉先生推进中国美育事业发展的宏愿,西南大学赵伶俐教授将多年积蓄捐资设立了“伶俐美育基金”,并得到学校配套和教育学部支持,以奖励那些在美育理论与实践领域做出贡献的个人与机构。该基金每两年评选一次,首届评选已于近期结束,评选出终身成就奖1名,突出贡献奖5名,新人奖5名,**机构奖2名。在评审会后举行了“当代美育前沿问题专家座谈会”,北京大学彭吉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杜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易晓明教授和重庆教育科学研究院徐辉教授等就学校美育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展开了讨论。
  
  美善相携 修复遭诟病的教育
  
  “美育和德育是什么关系呢?”杜卫主持座谈会,并首先发问。他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问题。中国古代孔子和古希腊柏拉图都从美学和哲学两个角度讨论美善关系,都试图将美善教育结合起来。中国古代用诗、礼、乐的感性方式进行人格教育,强调这是一个外在道理的内化过程。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中认为,孔子教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
  
  檀传宝认为,以德树人、以美育人,两者紧密联系,是我国先秦时期起就一直受到重视的、*为重要的教育思想传统之一。《论语》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通才,“礼”合德,“乐”为美。借镜审美精神与技术以成就人格,与今日美育、德育之应然关系犹为相似。诗与乐,是美育内容,同时又必合礼、合德;礼固然是德育内容,但又必须合诗乐精神,具有审美的气质。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审美书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在安于职守的伦理国度里,人和人以法则的威严对峙,人的意志受到束缚;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只需要以形象示人,人只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与人相处。”
  
  中外这些表达,都表明了美育、德育各有其独立内涵,又相生相携,共同指向培养完“人”的目标。檀传宝从德育角度来论述德育、美育关系,一是肯定以审美作为德育*重要手段的作用,如古有用诗歌起兴,今则以戏剧、故事等方式进行德育;二是特别强调美育不是德育的附庸,德育与美育存在深层交叉,可以用审美精神去改造德育,促进精神境界的提升。教育的*高境界,应当是“美善相谐”。他还提出了以审美方式建构“欣赏型德育”的思想,并在中小学进行实验。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他借鉴这一表达提出“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主张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
  
  以美为魂 美艺共进
  
  目前学校美育尤以音乐、艺术和戏剧等艺术课程为主要形式,那么美育和艺术教育等同吗?两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古希腊,美育是“博雅”教育。彭吉象认为,缺了美育,知识上就缺了“博”,行为上就缺了“雅”。美育对于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有什么作用呢?彭吉象借用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院长的观点对此作出了解释:**,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是代表理性的科学,二是代表感性的艺术。*二,一个人要想获得一生幸福,不仅要获得拥有幸福生活的条件,还要拥有感受幸福的素质,而美育就是要培养人感受幸福的素质。*三,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中国艺考生逐年递增,去年艺考人数已达高考人数的1/10左右。彭吉象认为,这一现象表明艺术教育深受家长重视,同时也表明艺术教育乃至艺考成为部分学生高考的捷径,这就丧失了艺术精神和艺术教育的价值。教育的魂是立德树人,艺术教育的魂是美,是以美育人,没有美的艺术教育就是一个形式的空壳,而这不仅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要谨防陷入的误区,也是艺术专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能起到哪些作用呢?易晓明认为,艺术教育与课程是学校美育的重要载体,其目标是培养艺术素养,而艺术素养是审美素养的重要成分。2014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出艺术教育应培养艺术素养(Art Literacy),从多个维度解释了艺术素养及其作用。首先,艺术是一种文化而非仅仅是一种技能。通过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艺术传承,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的概念,并在此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其次,艺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表达、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对于儿童来说,艺术更是一种直接、生动的表达。如果艺术教育被异化为技术教育,以标准化的技术测试为导向,艺术就不能作为一种情感交流与表达的工具。再其次,艺术能丰富人对生活幸福的体验。这与道德教育的*终目的不谋而合,它们的共同主题是人性中的真善美。但是,如果将艺术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附庸,同样是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异化的体现。应该将艺术教育纳入美育的话语体系,同时还要加强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整合。*后,艺术对社会变革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创造性是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创意时代,将人们追求物质的使用功能转向审美功能,也强调了艺术教育在创意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艺术、审美与创造之间有着天然联系,创意经济又蕴含着文化艺术与审美产业,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接受艺术教育的全体学生、高校培养的专业艺术人才等,都更应该树立参与社会变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杜卫认为,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不仅是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者观念的反映,更涉及一线教育者和教师能不能真正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美育的效果。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方式等,对解决社会问题如文化冲突、青少年暴力等具有特殊作用,这在国际交往和教育中普遍可见。艺术教育还利于培养学生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
  
  当前美育实践的问题
  
  当前的美育实践存在哪些现实问题呢?徐辉认为,近年来,国家很重视美育、艺术教育。教育部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改革举措,其中包括美育,强调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重视美育。确保落实美育的文件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
  
  美育在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困惑。徐辉认为,这些困惑表现在,**,对艺术素养的标准化测试,是否就是美育质量的测评?*二,美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格式化”、刻板印象问题,例如一些影视形象被固定下来。审美的教育应该是充满想象的,教育活动应该渗透着审美的要素,而不是将固定的、一概而论的东西作为审美的**标准。*三,中小学美育课程被“挤压”,即使编制了统一的艺术课程标准,在偏远学校要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程都很困难,或被不同程度“占用”,更不用说开设更为综合的美育课程。*四,在师资、教材等问题上存在不足。因此,美育的落实和发展不仅仅是教学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问题,特别涉及师范教育与综合性师资培养问题。
  
  贯穿学校教育全程的大美育
  
  这些美育问题,其实也是长期纠结、困惑至今的美育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那么,该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错综关联的问题呢?赵伶俐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西南大学刘兆吉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建的“美育心理学”,以大量实验证明了美育的多方面育人效应,创建了多种美育课程和教学模式,包括综合美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审美化、审美活动拓展课程、校园文化审美建设潜在课程等囊括了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同时也为当前“美育质量检测”难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去年,教育部与8个省(市)签署了美育备忘录,带动了全国学校美育实践的展开。从各地启动的情况看,除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艺术课程、增设更多形式的艺术选修课外,还有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学技术美育、传统文化美育、都市美育、乡村美育、休闲美育、馆校联动美育、大课间美育、“互联网+”美育等更加广阔丰富的、富有创意的美育方式。
  
  她认为,专家们的见解进一步为我们从整个教育系统角度来看待和处理美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厘清了基本思路:**,美育、德育、智育乃至体育等,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独立构成面,同时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二,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教育的美育,也不是完整的美育。*三,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无论是艺术课程,还是综合美育课程,抑或其他类型的美育课程,共同目的都是要指导学生追求美好生活,拥抱和创造美好社会、美好人生。*四,即使是艺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技法,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审美与人文素养,需要甚至更需要美育,这也是美育质量检测需要系统考虑的问题。*五,面向全体学生(包括艺术专业学生)的“美善相谐”“美艺共进”“贯穿学校教育”的全程美育、全体美育,并辐射到社会美育、家庭美育,才是我们今天所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才是我们要大踏步迈进的美育新时代、教育新时代。(赵伶俐 叶泽洲)
  
  《中国教育报》2017年06月29日*6版? 版名:理论周刊·教育科学
展开全部
我要留言(让总部第一时间联系我)
  • * 先生 女士
  • *